
耒阳融媒5月2日讯(记者 钟杰)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丝不苟的“老黄牛”;在徒弟心中,他是技艺高超的“大师傅”;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轴承打磨工人。从业28年来,他用一种“笨拙”的执着,彰显着工匠精神最本真的模样,先后荣获衡阳市劳动模范、衡阳市高层次人才E类人才等荣誉,今年他又光荣成为湖南省劳动模范队伍里的一员,他就是湖南美蓓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动磨车间经理兼研发中心技术主任刘智。
追光者:一线深耕点亮技术之路
刘智始终保持着28年前的习惯:每天提前到岗,提着工具箱巡检自动磨车间的数十台机床。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有这样的工作热情,他指着车间的标语答:“这里写着我的初心——‘劳动创造幸福,技能成就梦想’。”
1998年,18岁的刘智高中毕业后,辗转在上海、浙江等地务工,最终在一家轴承工厂当上了一名轴承磨工,全手工作业,每天只能生产1000个产品,不仅辛苦且效率低下。几年之后,公司从国外引进了轴承自动磨电子设备,操作繁琐且技术壁垒高,不少工人常因“看不懂程序”而束手无策,只能高薪聘请外方技工。
刘智回忆:“第一次见到那台设备时,我连操作界面都摸不透,但心里憋着一股劲——外国人能搞懂的,我们也能。”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他白天跟着外方技工“偷师”,晚上翻阅英文资料到深夜,不断揣摩进口设备原理,并结合生产工艺推测出可能的逻辑关系。经过几个月时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熟练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方法、运行原理、部件构成,成功顶替了外方技工当上了厂里的技术专家,这也让他深刻意识到,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破壁者:技术革新助力公司腾飞
“技术在人家手上,你就矮了一截,就要任人摆布,还是要靠自己!”2012年,回到家乡的刘智来到了美蓓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上了自动磨车间主任。当时车间里只有12台“老掉牙”的自动磨设备,因为效率是手工磨的5倍以上,公司将这些设备视为珍宝。但刘智对此并不满足甚至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设备经过合理的改造,一定能发挥更大能量。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智一下班就往公司研发中心钻,查阅研究大量技术资料,分析配置参数,总结设计、选型等应用经验,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他与团队自主完成了上料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并成功申请专利,该项技术让传统的手工上料成为过去式,让自动磨设备效率提升将近一倍,相当于8名工人手工作业,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技术的革新为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美蓓达已经拥有172台新型机床,预计年产轴承1500万套,是大疆、戴森、稻津、华为等多家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先后获得了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等荣誉。公司的二期建设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全部达产后公司产能预计可提升一倍以上。
传火者:薪火传承培养更多人才
刘智常说:“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强。”
他是自动磨车间主任,也是车间内所有员工的师父。公司招收的员工都是文凭很高的科技人才,但在轴承打磨领域绝大多数都是“零基础”。
“做他的徒弟很难,师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经常组织‘技术擂台’,输的人要抄写电路图;但做他的徒弟也很幸运,师父也很耐心,对我们从不保留。”刘智的徒弟伍声洪表示,“只能拼了命地学习,才对得起师父的一片苦心,好在大家的成长都很快,没有给师父丢脸。”
在美蓓达工作13年来,刘智已培养出60多名技工甚至高级技术人才,如今他还经常到公司创办的青华职校任课,一心只想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没有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每教会一个学生,我都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刘智如是说。
一审:赵娟
二审:杨明涛
三审:谢翰林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2026年买新能源车,恢复征税
市教育系统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为青少年撑起绿色阅读“保护伞”!耒阳开展“护苗·绿书签”文明实践宣传活动
小水镇:“宣传+整治”双管齐下 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
耒阳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微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644盏路灯照亮居民回家路
市财政局举办会计基础知识培训
耒阳交警“送教上门” 欧阳海灌区职工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下载APP
分享到